新華網天津10月27日電(記者隋福毅、郭方達、王寧)10月25日,由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政府聯合舉辦的2024京津冀產業鏈供應鏈大會在天津開幕。自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推出以來,三地同心協力,區域協同更加緊密,產業協同步伐共進,不斷展現出新活力和新動能。
天津市工信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京津冀三地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5.1萬億元,利潤總額2310億元。三地正攜手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京津冀城市群的發展面貌變得更加清晰立體。這是10月25日拍攝的2024京津冀產業鏈供應鏈大會開幕式現場。(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 攝)
共享發展“新機遇”
十年前,京津冀協同發展藍圖被正式提出,對實現區域協調發展、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展開長遠考量。近年來,京津冀協同發展政策逐漸細化且明確,國家層面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支持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政策,為區域共享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從《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到《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實施方案》,政策紅利持續釋放,為京津冀地區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在政策引導下,三地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共同譜寫區域繁榮新篇章。
通用電氣醫療中國副總裁、中國供應鏈總經理陳和強說:“京津冀地區是GE醫療布局最早、發展最快、成果最豐富的地區,這得益于京津冀三地不斷優化疊加出來的一流營商環境。”
今年8月份,天津磁共振基地已正式掛牌成為GE醫療磁共振東半球總部,新的研發大樓和創新中心正在加緊建設。陳和強說,這將開啟GE醫療的創新鏈延鏈新格局,形成“一圈三中心”,通過創新中心、制造中心和服務中心塑造完整的產業生態圈。北京經緯恒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工廠車間內的自動化生產線。(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在良好的政策支持下,北京經緯恒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6年在天津成立研發中心和高端制造基地。走進經緯恒潤在天津落成的新工廠,數條新購置的自動化生產線正處在試制階段。“今年以來訂單不斷,新的智能車間生產線預計年底就能全部投產,生產效率能提升四成。”北京經緯恒潤副總經理劉洋說,得益于兩地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高度互補,經緯恒潤在京津雙城間實現跨越式發展,2023年企業產值達9億元,同比增長23%。
打造協作“新場景”
近年來,京津冀三地攜手解決產業協同“堵點”和“卡點”問題,共同編制《推動6條重點產業鏈圖譜落地的行動方案》,涉及氫能、生物醫藥、網絡安全和工業互聯網、高端儀器設備和工業母機、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機器人6條重點產業鏈。聚焦“六鏈五群”,推進產業鏈圖譜落地行動,產業協作“新場景”初具規模。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的天津慧智百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內,工作人員正在做實驗。(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 攝)
天津市工信局規劃發展處處長孫洪磊表示,經過三地聯動,鏈群培育初見成效。“以生物醫藥產業鏈為例,已推動拜耳醫藥、阿斯利康等外資企業進一步加大在京津冀地區投資,70余個優質項目落地,總投資額超250億元。”
北京納通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毅武說,借助當前提振經濟發展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有力政策,結合三地的資源稟賦和發展需求,有利于加快建設有活力、有規模、有發展的京津冀生物醫藥生態圈。
趙毅武期待,京津冀生物醫藥產業圈可以充分利用北京的科研技術、研發條件、人才資源,天津的轉化平臺和工業生產條件,河北的人力資源、空間條件以及市場優勢,促進產業合理布局以及資源流動,形成合力,建立國際化醫療器械發明創新、高端制造的范例。這是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一景。(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 攝)
在渤海之濱,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打造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又一“新場景”。這里清晰地展現了北京研發、天津轉化的協同發展路徑。依托北京中關村和天津濱海新區創新政策的雙重優勢,濱海—中關村科技園自成立以來,吸引了大量創新資源和人才集聚,累計注冊企業數量達到了5000家,專利申請量更是突破2000件,成為京津冀地區科技創新的重要引擎。
一組數據顯示,在過去十年間,北京流向津冀技術合同成交額累計超2800億元。中關村企業作為科技創新的“排頭兵”,在天津和河北兩地累計設立的分支機構數量超過1萬家,加深了京津冀三地之間的產業聯系和技術交流,推動京津冀地區向更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和產業協同邁進。
同塑經濟“新動能”
京津冀三地深化聯動合作,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聯合打造重點園區和平臺,目前已成為京津冀地區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十周年報告》顯示,十年來,三地經濟總量連續跨越五個萬億級臺階,2023年京津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0.4萬億元,是2013年的1.9倍,年均增長5.8%。其中,產業協作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關鍵支撐。三地工業增加值由2013年的1.7萬億元提升至2023年的2.43萬億元,累計增長43%。
與此同時,優質企業活力迸發。京津冀三地累計培育國家級單項冠軍10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1450家,分別占到全國的8%和12%以上,新增A股上市企業322家,獨角獸和潛在獨角獸企業達到233家,數量占全國近四分之一。員工在天津武清交控技術裝備有限公司的模擬駕駛艙內工作。(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北京發揮高精尖產業帶動作用,推動燕東集成電路生產線、小米汽車工廠等項目全面投產;天津積極承接非首都功能,通用技術集團機床工程研究院、中國資源循環集團等落地建設;河北發揮資源和場景優勢,推動阿里張北大數據、京車造車基地等大項目建成投產……隨著一批具有標志性和影響力的產業協作項目落地生根,京津冀三地的經濟活力被充分激活。
“2024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實施10周年。京津冀三地深化聯動合作,共同建設重點園區和載體,用好用活產業聯盟、創新聯合體等資源,攜手拓寬典型應用場景覆蓋面。”天津市工信局副局長楊冬梅表示,未來三地還將繼續推進產業協作,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合力建設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為京津冀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先行區、示范區提供堅強產業支撐。(完)
低空2025: 贛南山溝里“長”出低空經濟產業園
完善測試環境,拓寬應用場景,江西贛州搶抓低空物流發展先機 ...(95 )人閱讀時間:2025-03-242025: 陜西西咸新區加快布局低空經濟新賽道
近日,陜西省西咸新區召開低空經濟發展座談會,邀請陜西省委軍...(159 )人閱讀時間:2025-03-24低空經濟報: 聚焦智能網聯、低空經濟 第三屆未來交通產業發展
10月11日至12日,2024第三屆未來交通產業發展峰會在...(150 )人閱讀時間:2025-03-24低空: 事態升級!南昌女大學生被男友捅傷身亡,背后原因令人細
2024年10月30日,一則令人震驚的視頻在網上廣為流傳,...(131 )人閱讀時間:2025-03-24低空經濟報
微信二維碼
微信號:18026288868Copyright ? 2024-2024 低空經濟報 版權所有
備案號:蘇ICP備202302513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