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上觀新聞
交匯點訊 2024年,“低空經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隨著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以下簡稱:中國航展)的舉行,人們對“低空經濟”的想象在航展現場變得具體——首次設立的低空經濟館,記者在航展現場看到,江蘇省多家低空經濟相關企業科研院所亮產品、拼賽道、看服務,助力低空經濟加速“騰飛”。
本屆中國航展與往屆相比,一個最大的變化是首次設立了低空經濟館,全方位展示低空經濟相關企業及應用場景。“往屆就已經有不少民用無人機或是電動飛行器參展,但因為大家對低空領域了解不多,所以關注度不高。”此次參展的無錫整機制造企業道尼爾海翼有限公司總經理崔益華告訴記者,今年因為低空經濟成了新熱點概念,他在參展時發現,同行暴增,各種想象力豐富的飛行器扎堆出現。“有些飛行器還進行了公開展示飛行,感覺從少人問津變成了焦點,業內都很振奮。”
能“凌波微步”,也能“騰風而起”,這就是位于無錫丁蜀航空產業園的道尼爾海翼有限公司推出的水陸兩棲飛機。據道尼爾海翼市場銷售部銷售專員周康介紹,本屆航展亮相主要是海星飛機和DS-2C水陸兩棲飛機兩款模型。海星飛機是一款5噸級、一體式水陸兩棲飛機,于2024年9月成功水上首飛;而DS-2C飛機是一款單發、雙座、全復材結構的輕型運動類水陸兩棲飛機,于6月成功水上首飛。
“我們通過收購德國公司的知識產權,并進行技術成果轉化,培養國內研發團隊,目前兩款飛機的研發、設計、生產、組裝、交付流程,在無錫都可以實現。飛機的整體機身、甲板、機翼以及發動機的整流罩和尾翼都是在無錫生產和制造的。”周康表示。
私人飛行、空中游覽、應急救援……隨著低空經濟的快速發展,水陸兩棲飛機展現出豐富的應用潛力。周康介紹,廣闊的海域和內陸湖泊都是水陸兩棲飛機的巨大“舞臺”,“例如,我國南海島礁的物資投送,通過水上飛機能夠大幅提高效率,此外,在運輸過程中,飛機還可兼顧巡邏任務,實現一體化功能。”他介紹,同時,我國擁有眾多江河湖泊,水上飛機能夠突破傳統交通限制,實現城市中心間的直接連通。例如,從無錫太湖出發直飛千島湖,無需機場建設,也避免了地面交通和高鐵繞行的麻煩。讓低空經濟真正走進城市中心。
目前,水陸兩棲飛機國內尚未正式投入商業運營,但在國外已經存在成功應用的案例。“馬爾代夫已有61架水上飛機專門用于島嶼間的接駁服務,能夠直接從機場起飛并降落至酒店,簡化了中間的乘車環節。”目前,公司產品在迪拜航展等國外航展上已經備受關注,尤其是中東地區,例如沙特、阿聯酋等國家,這些地區不僅有豐富的水域,還存在實際的水上運輸需求,公司有望在2025年對海外客戶實現產品交付。
“會飛的船”為何能落地無錫,落地江蘇?周康坦言,政策和規劃的扶持力度是一大優勢。今年3月,無錫丁蜀低空經濟產業園項目開工,產業園先導區規劃面積大約131畝,主要的功能包括航空技術研發、創新企業孵化等,目前一期航空工業技術中心已開工建設,此外,為支持試飛和試航,丁蜀鎮建設了一座擁有800米跑道的大型通航機場,進一步助推低空經濟產業落地。
作為低空經濟領域的先行者和重要參與者,位于江蘇的中國電科28所和中國電科14所攜“天牧”低空飛行管理服務平臺、低空監視雷達、低空監視反制系統、低空氣象保障系統亮相本屆航展,展現其在低空經濟領域的深厚積累與前瞻性布局。
無人機的快速發展,促使低空安全監管模式亟待由二維向三維提升。中國電科28所創新提出“低空雪亮”安全體系整體解決方案,充分利用城市已有基礎設施,構建多源感知、分級防控、空地協同的“低空雪亮”監視網,實現對無人機統一管控,展開布控預警及軌跡還原,用低空的感知讓地面更雪亮,用地面的監視讓低空更安全。
“天牧”低空飛行管理服務平臺
“‘天牧’低空飛行管理服務平臺是新一代民用低空飛行的守護者與‘大腦’,是托舉低空經濟活動‘飛起來’的核心。”中國電科28所技術專家展示了“天牧”系列低空飛行服務管理系統,可提供飛行計劃的智能審批、飛行前流量管理、統籌調度飛行安全間隔、交通流量控制等功能,提高低空飛行安全性。技術專家表示,平臺具備航跡秒級更新能力,高度、偏航、沖突等3類告警能力,支持10萬架次以上航空器實時監視,為大規模、高密度、多場景的低空飛行,提供安全精細、高效順暢的監視服務。
中國電科14所在航展現場發布“天織”計劃,包含“蜘蛛網”低空監視反制系統和“雨燕”低空氣象保障系統這兩大核心系統。14所的專家表示,“天織”計劃對無人機的識別準確率超過90%,虛警率低于1‰,解決了近程超低空探測面臨雜波虛警極多的難題,實現雷達能夠無人值守自動運行,大幅提升用戶體驗。該系列雷達的分類識別能力優異,經過一年多數萬幀數據積累和算法研究,能穩定分類無人機、鳥、氣象等目標,讓“黑飛”無處藏身。
鍛造低空飛行“利器”,中國電科還研發各類通航飛機和無人機,成為輔助保障、測繪、防護、監督等活動的有力工具。專家介紹,“戰鴻”系列有人機/無人機具有一機多能、平戰兼備的特點,可搭載多款高性能感知設備,平時對重點區域開展日常巡查,災害發生時搭載指揮員快速抵達災害現場,實現災情偵察、應急通信、輔助決策、指揮調度,應用于應急救援、海事巡邏、人工影響天氣、航拍航測等領域。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張宣 楊易臻
受訪對象供圖
特別聲明:本文經上觀新聞客戶端的“上觀號”入駐單位授權發布,僅代表該入駐單位觀點,“上觀新聞”僅為信息發布平臺,如您認為發布內容侵犯您的相關權益,請聯系刪除!
2025低空: 鑄夢云端·從心啟航!貴陽修文低空飛行服務基地
四時俱可喜,最好新秋時。8月26日,貴陽修文低空飛行服務基...(102 )人閱讀時間:2025-03-242025低空經濟: 深圳低空競飛丨高交會聚焦低空經濟 無人
央廣網深圳11月15日消息(記者 唐晨)11月14日-1...(129 )人閱讀時間:2025-03-242025低空經濟報: 浙江松陽:錨定智慧交通“新賽道” 低空
央視網消息 從松陽縣城到四都鄉陳家鋪村,一個快遞包裹的投遞...(83 )人閱讀時間:2025-03-24低空: 競跑低空經濟新賽道
2021年,“低空經濟”概念首次被寫入國家規劃。中共中央、...(127 )人閱讀時間:2025-03-22低空經濟報
微信二維碼
微信號:18026288868Copyright ? 2024-2024 低空經濟報 版權所有
備案號:蘇ICP備2023025135號